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聞動態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發表《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聯軟科技
2022年11月03日

據新華網26日電,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該紀錄說,2013年6月,英國、美國和中國香港媒體相繼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文件,報道了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內容觸目驚心。中國有關部門經過了幾個月的查證,發現針對中國的竊密行為的內容基本屬實。

紀錄指出,作為超級大國,美國利用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等領域的霸權,肆無忌憚地對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監聽,這種行為的實質早已超出了“反恐”的需要,顯示出其為了利益完全不講道義的丑陋一面。這種行為悍然違反國際法,嚴重侵犯人權,危害全球網絡安全,應當受到全世界的共同抵制和譴責。

紀錄從不同方面列舉了美國對全球和中國進行秘密監聽的行徑,其中包括:

——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移動電話紀錄。

——窺探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手機長達十多年。

——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國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通信網絡,竊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信息。

——多年來一直監控手機應用程序,抓取個人數據。

——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絡進攻,并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

紀錄指出,美國的監聽行動,涉及到中國政府和領導人、中資企業、科研機構、普通網民、廣大手機用戶等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沒有任何理由成為美國打著“反恐”旗號進行的秘密監聽的目標。美國必須就其監聽行動作出解釋,必須停止這種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停止在全球網絡空間制造緊張和敵意。

紀錄全文約1萬字,分為導言、美國在全球范圍廣泛從事秘密監聽、美國把中國當成秘密監聽的主要目標、美國秘密監聽不擇手段、美國全球監聽受到廣泛批評等部分。

美國監控全球民眾嚴重威脅世界各國網絡安全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在全球范圍廣泛從事監控活動,涉及全球民眾,嚴重威脅世界各國網絡安全。

該紀錄稱,美國專門監控互聯網的項目非常龐大,可以監控某個目標網民的幾乎所有互聯網活動。

斯諾登曝光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接入全球移動網絡,每天收集全球高達近50億份手機通話的位置紀錄,并匯聚成龐大數據庫。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搜集全球手機短信息,每天收集大約20億條。

紀錄援引《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局曾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國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通信網絡,竊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信息,并且保留了大量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獲悉這些通訊紀錄的發出者、接受者以及雙方通訊的時間、地點等信息。

紀錄援引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局多年來一直從移動設備應用程序(App)中抓取個人數據,包括個人用戶的位置數據(基于GPS)、種族、年齡和其他個人資料。

該紀錄還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萬臺計算機植入專門軟件,旨在時刻監控或攻擊目標計算機,即使計算機沒有連接上網,美國國家安全局仍可通過無線電波入侵。

美國把中國當成秘密監聽的主要目標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斯諾登曝光的證據證明:中國是美國非法竊聽的主要目標之一,竊聽范圍涵蓋國家領導人、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等。

該紀錄稱,斯諾登向德國《明鏡》周刊提供的文件表明:美國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絡進攻,并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攻擊的目標包括商務部、外交部、銀行和電信公司等。美國的監控目標還包括數位中國前任國家領導人和多個政府部門及銀行。

該紀錄援引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稱,已被曝光的一份美國2010年的“監聽世界地圖”包含了世界90個國家的監控點,中國作為美國在東亞的首要監聽對象,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及臺北等城市,均在美國國家安全局重點監控目錄之下。從2009年開始,美國國家安全局就開始入侵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電腦和網絡系統,中國大陸和香港已有數百個目標受到監視。

該紀錄還援引《南華早報》報道稱,據斯諾登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還對中國頂尖高等學府清華大學的主干網絡發起大規模的黑客攻擊。中國六大骨干網之一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就設在清華大學,“清華的主干網絡被黑,意味著數百萬中國公民的網絡數據可能失竊”。

美國監控外國企業和國際間金融交易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政府攻擊的商業網絡不僅包括互聯網,還涉及金融、交通、電力、教育等諸多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

該紀錄稱,斯諾登披露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開展的大規模監聽行動不僅包括世界各國領導人,還包括眾多國際組織和商業領袖。

紀錄援引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視項目包括國際間的金融交易,尤其是信用卡交易。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局多年前就已攻破了主要公司開發的幾乎所有安全架構,其中包括來自思科、華為、瞻博和戴爾的產品。

美國大規模入侵中國主要電信公司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據斯諾登爆料:美國政府正大規模入侵中國的主要電信公司,以獲取數以百萬計短信內容。

該紀錄援引《南華早報》報道稱,斯諾登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無所不用其極,利用非法侵入中國主要電信公司等手段,竊取用戶的手機數據。”

該紀錄顯示,美國《華盛頓郵報》依據斯諾登提供的多份機密文件爆料說,在2012年5月之前的一年間,美國國安局未經授權收集、存儲、獲取或分發受法律保護的通信信息多達2776次。其中2012年第一季度的非法操作次數增加尤其明顯。報告說,原因可能在于2012年農歷春節期間美國國安局非法監聽訪美的中國公民大量通話信息。

該紀錄還援引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局曾與加密技術公司美國安全服務商RSA達成了1000萬美元的協議,聯合在加密算法中加入漏洞后門,旨在削弱軟件加密標準,輔助相關機構RSA開展大規模監控程序。RSA的中國客戶包括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以及電信設備商華為和家電制造商海爾等。

網絡游戲、聊天軟件成為美國獲取情報的渠道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針對中國的監控無孔不入,連網絡游戲和聊天軟件都成為了美國獲取情報的渠道。

該紀錄援引英國《衛報》和《紐約時報》公布的文件稱,美英兩國的情報人員假扮“玩家”,曾滲透入網絡游戲《魔獸世界》《第二生命》中,收集真正電腦游戲玩家的紀錄,監視游戲玩家。而實際上,這兩款游戲的中國玩家最多。

此外,據媒體報道,斯諾登披露了一批機密文件,這些文件顯示,騰訊聊天軟件QQ和中國移動的移動即時通訊應用飛信竟然也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視范圍之內。

美國在全球范圍廣泛從事秘密監聽包括各國政要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在全球范圍廣泛從事秘密監聽,包括各國政要。

該紀錄援引2013年底英國《衛報》的報道稱,包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德國總理默克爾、巴西總統羅塞夫等多達35國領導人都出現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名單上。

該紀錄顯示,德國《明鏡》周刊今年3月29日援引斯諾登提供的文件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2009年針對122名外國領導人實施監控,并建有一個專門存放外國領導人信息的數據庫,其中關于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報告就有300份。據德國“明鏡在線”報道,聯合國總部、歐盟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都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范圍之內,監聽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商業等領域。

該紀錄還稱,斯諾登提供給英國《衛報》的一份文件顯示,美方設于英國北約克郡一處情報分支機構在2009年的20國集團峰會上監聽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杰夫與國內的衛星通話。這次監聽的時間是梅德韋杰夫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后數小時,兩人在會談中剛剛就建立互信達成共識。

美國制定網絡攻擊目標名單意在先發制人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為實現其安全目標,美國情報機構專門制定了網絡攻擊目標名單。

行動紀錄稱,2012年10月,奧巴馬簽署一項名為《美國網絡作戰政策》的總統指令,要求美國國家安全和情報官員制定一份美國可以進行網絡攻擊的目標名單。指令規定,為實現美國在全世界的國家安全目標,美國可以動用獨特的和非常規的武力,在事先不進行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發動攻擊。

行動紀錄援引荷蘭《新鹿特丹商報》的報道稱,斯諾登披露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從30多個國家的合作伙伴處獲取數據;另外,由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中央情報局在黑色預算支持下開展了以80多個區域為基礎的專門收集服務行動;不僅如此,美國國家安全局下屬的獲取特定情報行動辦公室已在全球超過5萬臺計算機中植入了竊取敏感信息的惡意軟件,主要目標為中國、俄羅斯、巴西、埃及、印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及東歐部分地區;美國還通過攔截英國、挪威、日本等國的衛星數據,進行外國衛星情報收集。

美國情報機構、政府和私營企業在情報監控上無縫合作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在秘密監聽上不擇手段,情報機構、政府和私營企業間進行了“無縫合作”。

行動紀錄稱,美國情報機構設立的與互聯網監控直接相關的項目近十個,涵蓋互聯網、電信網,不僅有語音電話,也包括各種互聯網信息。

行動紀錄援引《華盛頓郵報》2013年8月30日的報道指出,2013年美國情報預算高達526億美元,其中網絡行動預算占43億美元,約占8%。自2007年9月11日開始從微軟搜集信息,直到2012年10月開始從蘋果搜集信息,美國情報機構與私營機構尤其是主要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監控合作迄今已持續6年多。

行動紀錄還指出,美國利用強大的大數據處理和運用能力大幅提升監控范圍和深度。美國國家安全局擁有一種名為“無邊界情報員”系統,該系統以30天為周期,可從全球網絡系統中接收到970億條信息,再通過比對信用卡或通訊紀錄等方式,幾近真實地還原個人的實時狀況。

美國情報機構突破法律限制控制網絡信息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情報機構一直致力于或明或暗地尋找其國內法律漏洞,突破法律限制,謀求從源頭和根本上控制網絡信息。

行動紀錄稱,“9·11”事件后,美國開始建立監控項目的總統授權,其中的“國內收集”一度被解釋為允許對國內信息包括美國境內和美國人的通信信息進行收集。其后數年間,這類行政命令的效力、范圍和法律依據在美國國內引發爭議。

2006年5月24日,國外情報監視委員會改變了對《愛國者法案》第215條內容的解讀方式,允許聯邦調查局與國家安全局分享與恐怖事件調查相關的“商業紀錄”。自此,美國政府每3個月向大型電話公司下達數據索取命令。

行動紀錄指出,“棱鏡”事件反映出,以國家安全局為主的美國情報機構,實施互聯網信息監控和信息獲取的手段主要有從光纜獲取世界范圍內的數據,直接進入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和數據庫獲取,利用美國國安局的特別機構主動、秘密、遠程入侵獲取三種。美國國安局將其行動描述為“計算機網絡漏洞利用偵查”,其實質就是網絡攻擊竊密。

美國全球監聽引發廣泛批評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棱鏡”計劃曝光后,引發了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全球范圍的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我們必須信任我們的盟友和伙伴,而這種信任如今需要重新建立。”

行動紀錄稱,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巴西總統羅塞夫和時為墨西哥總統候選人培尼亞·涅托的通信紀錄,引發巴墨兩國政府強烈不滿。由于美方未在巴方要求時間內對監視行為作出解釋,羅塞夫推遲對美國的國事訪問。美國在馬來西亞進行監聽的消息曝光后,馬來西亞外交部也致函美國駐馬大使表示抗議。

九大主要國際公民自由聯盟發表聯合聲明稱,“棱鏡計劃”違反國際人權公約,“如此龐大而無孔不入的監視行為違反了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權兩項最基本的人權。”

在美國本土,批評和抗議的聲音此起彼伏。美國民權聯盟官員嚴責美國國安局稱,該局越權監控私人訊息,侵犯“美國人民生活的每個層面”。

針對美國的全球監聽行動,第6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數字時代的隱私權”決議,強調非法或任意監控、截取通信、非法搜集個人數據是對隱私權和言論自由的侵犯。

該紀錄援引德國《焦點》周刊的報道指出,“多年來美國一直以‘中國間諜和黑客攻擊’為由向中國施壓。而實際上,美國自己才是竊聽者。”德國新聞電視臺稱,美國幾乎在全方位監聽“整個中國”,“說到底,這是因為美國害怕中國超越自己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最新動態

  • 聯軟科技“6+1”方案亮相醫療行業研討會 賦能數智安全新高度

  • 再傳捷報!聯軟科技中標工商銀行“新一代移動安全軟件產品及服務項目”

熱門推薦

欧美日韩精品码免费,每日AV更新在线观看,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导航,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进入 | 亚洲一级AV在线大片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日韩 |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 | 中文有码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