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數據安全”成了一個重要的詞活躍在行業以及社會大眾的面前,各項法律法規的頒布,對企業數據安全的合規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標準,截止到今天,聯軟君梳理了國內發生的八大數據泄露事件,數據泄露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更多為社會警醒了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01 國內某銀行疑似發生數據泄露,高達1679萬條數據
2021年1月8日,有人在某國外論壇中發帖售賣國內某銀行1679萬筆數據,并放出部分數據樣本,數據包括名字、性別、卡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碼 、所在城市、聯系地址、工作單位、郵編 、工作電話、住宅電話、卡種、發卡行等等。
02 一公司賣個人信息被罰320萬,買家涉及多家知名公司
1月15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一份判決書——《北京智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賢某某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審刑事判決書》。判決書顯示,上述公司在未取得受害人同意的情況下,向下游多家公司出售包含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罰金三百二十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買方涉及多家知名公司。
03 30人販賣6億條個人信息獲利800余萬
2021年1月29日,江蘇鎮江丹陽警方成功偵破一起公安部督辦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涉及10多個省市,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由于該案件侵犯對象廣,犯罪嫌疑人摒棄傳統的網絡通訊工具和銀行卡轉賬的收付款方式,采用境外聊天工具和區塊鏈虛擬貨幣,犯罪手段新穎,社會危害嚴重,該案被公安部掛牌督辦。
04工信部發布“關于下架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的通報”
4月6日,工信部發布“關于下架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的通報”。通報稱,在2021年3月11日,工信部向社會通報了136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
05領英回應5億用戶信息遭泄露
LinkedIn(領英)遭遇用戶信息大規模泄露。一個據稱包含從5億個LinkedIn用戶個人資料的數據檔案已在某黑客論壇上出售。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戶ID、名稱、郵件地址、手機號碼、工作信息、性別、其它社交媒體賬戶。
LinkedI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審查了一組據稱被發布出售的 LinkedIn 數據,確定其來自一些網站和公司的數據匯總。其中包括可公開查看的會員資料數據。“這并不是 LinkedIn 的數據泄露,在我們能夠審查到的數據中,并沒有包括 LinkedIn 的私人會員賬戶數據。”
06淘寶近12億條用戶數據被盜取
2021年6月17日,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法院 6 月 3 日在裁判文書網公開的刑事判決書顯示,兩名犯罪分子在淘寶爬取并盜走大量數據。經過檢方核實,被盜取的淘寶用戶數據 近 12 億條。淘寶去年 8 月 14 日報警,有黑產人員通過接口,繞過平臺風控,批量爬取數據,爬取內容包括買家 UID、淘寶昵稱、用戶手機號等敏感信息。淘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沒有用戶資訊被賣給第三方,也沒有發生經濟損失。法院裁定,這家公司一名員工收集超過 10 億條淘寶用戶資訊,雖然是用以為客戶提供服務,但該員工及其雇主判處三年以上監禁,并處以總計 45 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07滴滴APP被下架事件
7月2日晚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站發布公告,為防范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為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工作,防范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7月4日晚,國家網信辦發布通報稱,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08阿里云用戶注冊信息泄露
阿里云用戶注冊信息泄露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對此,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回應稱已責令改正;而阿里云稱系一名電銷員工違反公司紀律透露給分銷商員工,已嚴肅處理、積極整改。
阿里云的信息泄露事件或將引發用戶對阿里集團信息安全問題的擔憂。對此,有律師表示責任人該行為除了要負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外,還有可能涉嫌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責任。
注明:上述事件信息來源于互聯網。